མི་རིགས་ཀྱི་སྔོན་ཐོན་རིག་གནས་རྒྱུད་འཛིན་དར་སྤེལ་གནང་མཁན་གྱི་ཕུལ་བྱུང་མི་སྣ་མཚམས་སྦྱོར།

གུ་དྲག རྩོམ་སྒྲིག་པ་ཧེ་རམ་པ།
2018-07-19

潜心传承民族优秀文化血脉的精英

——怀念著名学者毛兰木老师

耿哲

      我上学时期无缘成为甘南民族学校(现甘南藏中专)学生,没有机会聆听著名学者毛兰木老师讲授藏语言文字和民族传统文化课;但有幸的是共同的民族教育事业,使我获得机会能够认识敬慕已久的毛兰木老师,并在相识、相知中得到了老师的信任。老师对我的多次教诲、老师关怀体贴晚辈的嘉言懿行、老师为民族文化教育倾注心血的不倦精神、老师道德文章的巨大人格魅力,对我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更加仰慕这位民族文化精英。

      闻毛兰木老师病危, 1990年元月8日,时任卓尼县副县长的我特意从卓尼赶赴合作看望老师。一路上心中默默祝愿老师早日康复,并准备待老师痊愈后邀请他去卓尼,为全县藏语文教师培训班授课……下车伊始,却骤然听到“老师已于今晨离世!”这消息,如雷炸耳,如电击目。我茫然不知所措,精神恍惚地来到甘南藏中专学校,心情沉重地站立在老师的遗体前,向他默默致哀……啊,一代藏族文化学者,一位民族教育家,一位著名书法家,就这样匆匆离开了我们。我心中的沉痛,我不尽的缅怀都依稀化作无言的思绪。

    老师慈祥的面容一如生前,平静、坦荡,老师清瘦的身躯恍如无恙,硬朗、平直。我的眼前幻化出老师生前的音容笑貌,他略带沙哑的声音再一次回响在耳边:“从民校的性质和培养目标出发,今后应在遵循国家招生规定的前提下,尽可能招收通晓藏语文的考生,尽量放宽条件予以照顾……”,这富有见地的话语是时任甘南民族学校副校长的毛兰木老师于1982年4月在全州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上的发言。当时,我作为卓尼县尼巴九年制寄宿学校校长也参加了会议,有幸第一次见到我久已敬仰的毛兰木老师。老师的发言,使我受到启迪。老师的主张,成为民族学校办学的一条重要原则。

    会议期间,老师和我们一起参加修改《关于积极稳步地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和《藏族中小学试行工作条例》。老师一言一行无不表现出对民族的热爱、对工作的负责、对同志的坦诚、对晚辈后学的热情。这使我深受感动,我默默地下定决心:一定要象老师那样,献身于神圣的民族教育事业。

    “实现藏族跻身于先进民族行列,使其繁荣昌盛,最有远见的做法是发展民族教育,培养人才”。这发自内心的话语,这金子般的思想,给了我深刻的启示,为我们端正主导思想想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后来,我无论是在校长的岗位上,还是在州县有关部门的领导岗位上,我都铭记老师的教诲,并付诸于行动,不断深化对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的认识。多年的实践证明,老师的论断是正确的:民族要发展,教育必须先行。1984年5月,时任卓尼县文教局负责人的我又一次和老师一起参加全州民族教育会议。其间,我专心地聆听老师的教诲,诚挚地交流思想感情,同与会人员共同认真讨论和修改《十二年制藏族中小学教学计划》。在发展民族教育方面,老师与后学有许多共同的思路和观点,老师睿智的思想,给我以深化;我年轻的热情,给老师以欣慰。我对老师的为人、品德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对老师更敬仰了。会议结束的那天下午,我带着工作和学习中的许多疑难问题又一次到老师家里拜访求教。“欢迎你,有啥问题我们互相探讨。”平易近人的态度,谦虚的话语顿时消解了我因崇拜而生的敬畏之情。老师循循善诱地解答了我的问题之后,又语重心长地鼓励我:“你很年轻,要从长计议,在搞好工作的同时,抓紧读书作学问。”他殷切地希望我做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望着老师那劳累的神色、清瘦的面容,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感撞击着心扉,一种向上的“内驱力”油然而生,心灵深处进发进取的火炬经老师的点燃,烧得更亮了。和老师在一起,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无拘无束,畅所欲言,阐明己见。只有山涧才哗哗作响,大海哪有什么喧哗?老师与人相谈时,从不因自己是著名学者而居高临下,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他总是认真倾听你的陈述,给人以平等感。老师那微微向前倾斜的身姿,那炯炯有神的双眼,那专注的神态犹如一幅浮雕,永远镌刻在我的心碑上。

  老师曾力荐我与他共事,我也十分渴望到老师身边工作,以便随时学习老师广博的知识,随时聆听老师的教诲,学习老师的治学风范。但因组织上另有安排,所以我就遗憾地失去了良机。我钦佩老师的博大胸怀和丰富的内涵,钦佩老师热心培养、提携晚辈的无私精神。这种不以狭隘的地域观念为用人准则的精神,尤其值得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学习的。因为我们常常囿于思想境界的局限,干一些“划地为牢”的蠢事。

  老师一生殚精竭虑潜心研究学问,勤奋写作,为弘扬和发展藏族文化而孜孜不倦,生死以之,在老师的身上充分体现着老一辈知识分子求实、勤恳、执着、刚正、坚毅的优秀品质。他那数百万言的著作(发表和出版的仅其少部),为历史为民族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老师参与校订、编纂和撰写的《安多政教史》、《藏汉大辞典》、《拉卜楞寺志》、《近代文化发展的中心》、《藏文格式简述》、《藏文五体书法字贴》、《中专藏文教材》等,在省内外享有盛誉。有的荣获北方十五省区哲学社会科学图书奖,有的受到全国中小学藏文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好评。老师的文章思想深邃,情理并茂,逻辑严密,文字简洁练达,读之终生受益。

老师年轻时曾在拉卜楞寺院为僧,学习佛教哲学。 1948年至1951年曾任拉卜楞寺议仓秘书长,却因此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几经磨难,历尽坎坷,但老师却挫尔弥坚,矢志不渝,把毕生的精力和智慧献给藏民族的文化教育事业。

  毛兰木老师长期从事藏族教育和佛教哲学、藏族历史研究及藏文书法创作,曾担任省政协常委,州政协副主席,甘南民族学校(现藏中专)副校长、名誉校长。并被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聘为研究员、原合作师专兼职教授,以其突出贡献被载入《甘肃教育名录》。

  时任州政协副主席、甘南民族学校名誉校长的毛兰木老师,于1988年视察卓尼县尼巴学校,作为学者和书法家的他触景生情地为学校欣然题辞,留下珍贵墨宝,勉励学校更有作为。毛兰木老师不顾劳累、不嫌这里住宿条件差,很有兴致地在这里待了两天时间。到学校周围村寨走访牧民家庭,了解民情民俗;在学校听取情况介绍,同教职工座谈交流,同学生见面交谈,全面了解教学情况。在全校师生、乡机关职工及当地牧民参加的近千人大会上,毛兰木老师满怀深情地说:“你们这里自然环境优美,有茂密的森林、绿色的牧草,有清澉的河流、干净的空气;学校周围有几个纯藏族聚居的大村寨,这里民族成份纯、村寨大、坐落集中,这在整个藏区都是绝无仅的。”“这里生态环境美,而且有勤劳智慧的牧民、有聪明的藏族少年儿童,在这里办学,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实现民族进步,前景一定会美好……”。毛兰木老师以学者深邃的眼光,分析和概括我们家乡的人文地理特点和发展优势,这是对我们家乡的美好预言和未来寄予的厚望,给了家乡以顿悟般的勉励和启迪。二十八年后的今天,家乡的人们还在念及这一难以忘怀的往事,成为激励人们奋进的巨大力量。

    毛兰木老师是我敬仰的导师,效尤的楷模。老师的逝世,诚如当代藏族著名诗人伊丹才让老师在唁电中所称“藏族当代文化圣坛上一颗灿烂之星殒落了”,我们民族教育失去了一位育人不倦的教育家,学术界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民族文化事业失去了一位大书法家,我和更多的后学失去了敬爱的导师和伯乐。老师的一生无愧于人生,无愧于事业,无愧于民族,人们将永远怀念他。

    是的,对于为民族、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智慧、精力的人,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结。人们对他的怀念,他留给后人的精神遗产,不正是他生命轨迹的延续?老师的逝世使我顿悟:要加倍珍惜生命赋予我们的时光,使生活中的一切,充满光彩和芬芳。

  敬爱的老师,您对民族文化事业孜孜不倦的高贵精神永存,将永远激励人们增强民族文化自觉、民族文化自信,不断延续民族优秀文化的精神血脉!



2016年撰稿

阅读26699
分享
写下您的评论吧